來到國境之南後
幾乎天天都是在水裡
尤其身為菜鳥 放假不下水就覺得好像在偷懶
很奇妙的感覺
人就是賤
當在水裡的時候就想上山
當在山上的時候就想下水
而睿仔現在就在思念著山
照慣例 簡介一下奇萊主北
奇萊主北呢
顧名思義就是奇萊主峰和北峰一起攀登
所以山友們通常簡稱奇萊主北
奇萊北峰(H3608 百岳排名#15)的海拔比主峰還要高
山形尖銳險峻 也被列為「十峻」
而奇萊主峰(H3560 百岳排名#20)的海拔雖比北峰略低
但氣勢毫不遜色於北峰
他們坐落於南投與花蓮的交界處
在中央山脈的主稜北段 登山口由合歡山台14甲處進入
而黑色奇萊主要有兩個說法
第一個是睿仔自己比較喜歡的說法
因為從合歡山眺望時 常常因為背對陽光而顯龐大、漆黑
山勢讓人震懾 因而得名
第二個說法則是
因為氣候錯綜複雜 雲霧變幻莫測
是早期常發生山難的山區 因而得名
總是要有些故事性 才能夠吸引人們的注意
最近才在公視上映的
“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得他們”的第一集就是在奇萊主北拍攝的
由三條魚領銜主演
他是近期影響睿仔最大的人
轉貼 三條魚的話
當時大學畢業後,我曾當過一年的上班族,但一方面實在太想爬山,也想學習更多這方面的專業知識,就開始尋找有沒有哪個工作可以讓我有機會多去爬山?結果發現,只有以「登山」為業才能讓我有更多時間去登山,於是在23歲時決定給自己2年時間,瘋狂地去爬山。
一開始沒有想說「登山」可以成為一種職業,只是不喜歡做一件事情沒有把它做到底的感覺,希望持續精進自己在登山方面的專業,才開始那兩年的登山生涯。但等到真的投入之後才發現,自己過去的想法太狹隘了,並不是只有朝九晚五、有退休金才叫做工作,工作是可以自己創造的,身邊也有很多朋友賣戶外裝備、當嚮導協作,或是做戶外探索教育等,也是因為意識到這件事情,所以從23歲開始以登山為業後,就一直做下去了。
一開始睿仔也在尋找可以讓自己有多一點時間可以去玩水的工作
直到看到三條魚的報導後
剛好又看到了台灣潛水老闆的FB在徵人
感覺這就是一個契機 毅然決然地就離開台北飄向南方
但.....好像離題了
回到主題
剛好被排了兩天的休假(2020.10.26~27)
想說別浪費 就申請了上山
原本是一個人要獨攀
順口問了一下
沒想到短短(這次的夥伴)也這麼閒
前一天晚上我們倆就在登山口搭帳住一晚
隔天一早就出發 看著日出出發的概念
奇萊主北比較其特別的一點是
一開始先下坡
必須先通過一個山谷後才準備開始上坡
我們一路下坡後直接殺到成功山屋後
小休10分鐘後
進入上坡地獄
我們一路上切到北峰與稜線山屋的岔路
然後在這邊大休 吃午餐
煮中餐的代表 短短
看著雲海 吃著中餐
爬山最快樂的時光 就是
在身體極限邊緣時休息
然後看著遠方的大景
吃著自己辛苦背上來的食物
即使是一塊麵包 一包泡麵都好
因為是自己背的 所以會特別好吃
大概就是這個概念吧 哈哈.....
大休結束後
我們將重裝放在這 輕裝去攻北峰
又是一段艱辛的上坡
沒有經過寒徹骨 哪能聞到梅花香呢
登頂快死了
直接躺平
還好老天很給力
只有在吃完午餐後的一小段時間突然變成了陰天
其他幾乎都是熱情滿滿的太陽天
接著就前往稜線山屋附近紮營
紮營後 重點是要去取水
取水的路爆陡 陡下至溪谷 然後在背個兩至三公斤的水回來
想到古時 所有人都要去溪邊取水的辛勞
若現在還是這樣的話 應該所有人都會非常地珍惜水資源
畢竟要去取的水可能要花1個小時的時間來回
享受今晚最後的陽光後
就開吃囉!
我們帳篷的位置幾乎也是可以躺在裡面看日出的
睿仔為了更好的照片
只能鑽出溫暖的睡袋
在刺骨的冷風中等待溫暖的旭日
間單吃過早餐後就是主峰了
緩緩地爬升 慢慢地前進
踏穩每一個步伐 調整每一口呼吸
這就是在登山的過程中
不斷在練習的事情
練習到不刻意 然後就變習慣 再來
只要進入山區後 就會自動啟動的登山模式
登頂是開心 代表著階段性的任務達成
接著就是平安地回到登山口 結束這趟行程
最後補上與山羊的巧遇
路人甲:「若你不爬山會怎樣?」
睿仔:「應該也不會怎樣,但應該有部分的自己會消失吧?」
大致行程
2020年10月26日 DAY 1
0600 起登
0600~0930 登山口→成功山屋
0945~1215 成功山屋→北峰稜線叉路
1215~1315 中餐
1315~1400 北峰岔路口→北峰
1400~1500 北峰→稜線山屋紮營
1500~~~~~
2020年10月27日 DAY 2
0600 起登
0600~0745 奇萊主峰叉路口
0745~0810 奇萊主峰叉路口→奇萊主峰
0810~0930 奇萊主峰→稜線山屋營地
0930~1030 稜線營地休息
1030~1200 稜線營地→成功山屋
1200~1300 成功山屋中餐
1300~1500 成功山屋→登山口
大致的行程是這樣 主要是看相機拍照時間